高残粒胆固醇可预测高血压发生风险
  
健康报 2022年11月30日 第11924期 第6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教授 王广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广教授团队在国际杂志《内分泌学前沿》(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残粒胆固醇是高血压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其预测能力优于传统血脂指标。同时,该研究进一步阐明糖尿病和高残粒胆固醇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双边效应,在糖尿病患者或仅表现出高残粒胆固醇的患者中,高残粒胆固醇水平及高血糖水平均可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该项研究首次提出残粒胆固醇在预测高血压高发生风险中的重要价值,为血糖和血脂的共同管理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王杰博士及孙祁硕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超过50%的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高脂血症。近年来,国际多项大型研究表明,残粒胆固醇作为重要的血脂成分,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既然部分研究已经表明高残粒胆固醇水平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那么残粒胆固醇是否可以预测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与传统的血脂指标相比,残粒胆固醇是否更具有优越性?目前仍不清楚。

  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之间相互作用。高残粒胆固醇水平可通过多种分子信号通路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残粒胆固醇和高血压的关系仍未被阐明,尤其糖尿病和高残粒胆固醇水平在高血压发生风险中的交互影响尚未可知。我们团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科学研究。

  该项研究共纳入17066名在基线时血压正常的参与者。残粒胆固醇水平通过五分位数法分为以下五组:<20%组、20%~39%组、40%~ 59%组、60%~79%组和≥80%组,< 20%组被作为参照组。我们采用Cox多元逻辑回归及分层分析评估残粒胆固醇对高血压发生风险的预测性,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和高残粒胆固醇水平对高血压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尿酸、肝功能等混杂因素后,与残粒胆固醇水平<20%的参与者相比,残粒胆固醇≥80%的参与者的高血压发生风险增加69%。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残粒胆固醇≥80%的参与者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约48%。

  值得注意的是,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对残粒胆固醇和其他危险因素进行了理想管理者,没有表现出发生高血压的额外风险。

  该研究揭示,高残粒胆固醇水平是高血压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其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同时,高残粒胆固醇水平和糖尿病在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中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对残粒胆固醇和血糖等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共同管理,对于降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WZLQUMH】获取授权信息。

扫一扫 下载《健康报》客户端
客户端下载